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勁共勁共

早上在pantry跟同事閒聊,談到香港現在每日有太多令人氣憤的新聞,陳冉這單新聞關注的人不多,同事閒閒一句:「打份二萬幾蚊嘅工啫。」無錯,對一些看似沒有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區區聘請一個項目主任,大多數人都選擇不聞不問,就像李怡先生所說:「當自己不想看到的現實降臨並似乎不可改變時,就會認命,接受既成事實。」

不過,事實並非一成不變的,卻有可能愈變愈差。過去七年,香港經濟發展模式迅速向國內消費者靠攏,到了曾治七年後期,爆發「D&G事件」和「反蝗」等社會矛盾,但過去內地人只是扮演消費者的角色,並非像網民所指般十惡不赦。未來梁治時期,大家卻要有心理準備迎接香港政商兩路落入內地人手中,大陸官二代、富二代將會擔當決策者的角色,陳冉代表的是華菁會的利益,這路人馬已磨拳擦掌, 準備接管香港了。

危言聳聽?之前一篇博文提過,報章財經版早就被國內畢業生攻陷,不要以為國內學生對中國經濟形勢掌握會較多,轟動如薄熙來事件,竇蓉這些港女比國內同事的興趣更大,看到蔡子強寫陳冉一事,提到「讓國內年輕同胞多接觸普世價值,以及中港兩地加深了解」,真的無法不駡此君白痴!


金融界方面, 以融合為名, 行政總裁一職早讓位予海歸派李小加,大家認為小加很了解中國金融行業發展嗎?看看他大力推動的人民幣雙幣雙股,至今無人問津,大費周章只是讓李嘉誠以人民幣REIT的模式分拆了匯賢房託,延長交易時段聲稱為了跟內地接軌,根本對增加成果毫無幫助,單是這兩單中港融合的功績已可否定任用大陸人以接軌大陸的迷思。

香港七十後一代已是最後趕上管治階層的人,以金融界為例子,表面欣欣向榮,實際香港仔早就「冇定企」,未來香港仔的地位,要靠年青人自己醒覺和爭取,否則讀多少個學位也是枉然。

早十年、八年叱吒一時的bankers退的退,走的走,以往大陸人要靠香港bankers傳授企業融資竅門、對接海外資本市場的時代已完全過去,竇蓉初出道時,上市公司老闆對香港bankers唯命是從, 虛心受教, 老闆如果提出一些有問題的交易時, bankers亦敢於向他們曉以大義。今日是風水輪流轉,bankers 對老總的說話不敢駁斥,由於行業競爭激烈,大家齊做應聲蟲,老總的氣焰自然愈來愈高漲,大聲訓斥bankers的場面亦屢見不鮮。

無計,大陸上市公司的佔比愈來愈多,由於財富效應,加上資金泛濫,大陸客戶連找投資者都可以不求人,以往香港城中富豪,李、鄭、劉、郭是基石投資者的熱門人選,找到一、兩個認頭,香港仔自然有功課交,但現在民企老闆找自己鄉里認購一樣得,國企更有中壽、中投等中字派圍飛,中國企業已做到上市承銷一條龍,香港專才即使有一點市場觸覺、判斷能力的優勢,也派不上用場。

當某些人期望CY推出港人港地時, 實情是大陸富商已在部署進軍香港地產,拆細地皮正好為這些新的參與者打開缺口,至於新鴻基被不畏強權的廉政公署調查,背後有何微言大義,竇蓉則不敢亂估。國內地產商賣的房子愈貴,需要支付的增值稅愈多,最高的稅階達60%之高,面對目前國內嚴控房地產,如果發展商開售二期平過一期,分分鐘激發業主示威遊行, (當然地產商徵地拆遷的手法其實無良百倍)

假設香港朝中如今有人,有哪一個內地地產商不想染指香港這個利潤高、銀碼大、客戶佳的市場呢?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入行門檻相當高,四大地產商多年來壟斷了本港物業市場,但當傳統勢力被逐步整治時,誰敢擔保這個形勢不會劇變。將來當香港人發現自己的地方,竟處處都是大陸發展商,以照顧大陸顧客為對象的樓盤時,則為時已晚了。

其實深圳河以北的暴政天天發生,只是大家選擇不去聽,不去想。根據中國政府的官方數字,西藏自青藏鐵路通車後,四年GDP勁增六成,但為何西藏抗爭至自焚?那是因為在高壓統治下,賺錢的全是漢人,西藏人原有的生活和宗教卻被破壞。說漏了,當年中共也答應西藏自治的,但勁共勁共列車一開動,往後只有愈走愈黑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