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南韓模式

身邊的K-pop粉絲愈來愈多,Facebook上最典型的機場出發存照,以首爾為目的地的比例亦大增,到百老匯一看,Samsung LG的電視機比日本品牌子更受歡迎,Samsung Galaxy更打破了iPhone壟斷市場的局面,儘管竇蓉對韓劇、韓星提不起興趣,卻很好奇這個國家從何時起脫胎換骨?我記得廿年前,南韓大學生投擲汽油彈示威是家常便飯,新聞報道亦常常看見警民對峙的場面,當年的年輕人抗議甚麼?今日的南韓,流行文化風行北亞,電子產業徹底超越日本,連整容都叻過人,南韓模式從表面上看,總比新加坡模式更值得參考嗎?為何當政者從來不說要借鏡南韓?
從中共的管治立場來說,南韓模式千萬不能提,因為南韓今日的成功源自對暴政的抗爭,源自完全民主的議會選舉制度,南韓人從來不是順民,型男最型的不是42吋胸肌,而是敢於對抗不義的意志,不怕打壓的鬥心。
恕我無知,原來距今僅三十二年,在我們以為很熟悉的南韓,曾發生過血腥鎮壓平民事件!在六四事件前九年,即1980年,南韓亦發生過坦克進城鎮壓、軍隊向平民開鎗的屠城事件,史稱「五.一八光州事件」,發動軍事政變上場的全斗煥從上台起就實施全國擴大戒嚴,禁止了所有政治活動、國會活動、大學被勒令停課。518在光州,1500名學生開始示威,全斗煥派韓國軍隊展開武力鎮壓行動,傘兵自半空中尚未着地朝地面掃射群眾,幾十名群眾死亡。事件持續數天,據後來記錄,死亡人數超過二百人,傷者達數千,被鎮壓、囚禁的異見人士不計其數。同樣在五月,19895 19日,當年的總理趙紫陽帶同今日的總理溫家寶,到天安門廣場發表示「我們來得太晚了,對不起同學們,你們還年輕」的一番講話,歷史原來真是充滿巧合,但往後民主的發展之不同,跟兩國人民的選擇卻息息相關。
1980年的香港應該正是歌舞聲平,市民放工後忙着回家看TVB電視劇的年代,周潤發經典劇集《上海灘》正是1980年的作品,腥風血雨、子彈橫飛的場面只會在電視、電影中發生。八十年代,香港的生活環境的確比很多亞洲國家優越,政局又穩定,但香港人經常被「香港是福地」這類廢話麻痺,以為幸福是必然的,不知道在歷史洪流中,興衰總會輪替,沒有民主制度保障,自由法治危危乎。
南韓的繁榮、自由真是血汗、淚水所編織的,面對全斗煥的高壓管治,光州事件血債未償,以南韓大學生為骨幹的示威群眾不斷抗爭,八十年代大學生投擲汽油彈,以致自焚的連串事件,就是要反抗全斗煥的暴政。根據wikipedia記載,「1987年掌權者試圖長期執政。當時,一名大學生在警員的酷刑下死亡,另一名大學生則在示威中被催淚彈彈殼擊中死亡,引起全國的反政府示威,提出全面民主化的呼聲。」「1988全斗煥在民間多次壓力下宣佈不再競選總統。之後讓其得力助手盧泰愚元帥出選總統。」「盧泰愚總統任期屆滿後,金泳三當選為新一任韓國總統。他立即徹查由全斗煥時間開始的官商勾結活動。1995年1116,全斗煥和盧泰愚兩位前總統相繼因籌集和侵吞秘密政治資金而被逮捕。1996年826,漢城地方法院以主動參與軍事叛亂和內亂罪謀殺上司未遂罪及受賄罪,判處全斗煥死刑,後來改判終身監禁1997年12月得到特赦獲釋。」
當日的暴君和暴政在南韓早已被推翻,鎮壓平民的全斗煥亦罪有應得,可憐六四、八九這兩組數目字,今日在茫茫神州大地仍然是敏感詞,Google下去更唏噓,2008年,南韓上映了一套紀念光州事件的電影:《華麗的休假》,片名正是當年全斗煥血腥鎮壓光州的行動代號,上映時票房大賣,主演的包括香港人認識的李準基、安聖基。
一個國家在短短三十年,能從一個暴政統治走向完全民主、法治,勇敢地面對歷史真相,年青偶像拍攝一套講述國家黑暗歷史一頁的電影毫無包袱,這個國家的志氣、自信當然十分高昂,而勇於表達真我、民主自由的氛圍是一切創作的根源。
別說大陸這樣封閉的環境,觸及政治、民族的題材,統共只有《建黨偉業》這類政治宣傳電影、或永遠以日本人為反派的《金陵十三釵》之類,即使在香港,創作自由亦早被閹割,網絡廿三條這類不算敏感的話題,文藝界中敢發表意見的,又有幾人?
今天思歪又在偷換概念,恐嚇說香港的經濟發展已落後別國很多年,不能再蹉跎,喂,搞清楚好喎,香港是政制發展落後別國很多年,以致企業、文化發展滯後,市民惶惶不可終日,士氣低落。南韓有Samsung LG、少女時代、Super Junior、雪花秀、Laneige,新加坡有甚麼?不要用一個管制言論、思想及新聞自由的小國來恐嚇我們。到最後,一切型和潮的人和事,都脫離不了自由的土壤,南韓就是好例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