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為何香港沒有傳奇片

中環地鐵站貼滿了Steve Jobs傳奇片“Jobs”的宣傳海報,荷里活特別喜歡拍人物傳記,在世的人物如Mark Zuckerberg、英女皇,他們同樣照拍可也,歷屆金像獎影帝中,靠演繹傳記片而摘取小金人獎座的,近年就有扮演Harvey Milk的Sean Penn,在The King’s Speech扮演King George VI的 Colin Firth,扮演林肯的Daniel Day Lewis等等。
對比之下,港產片即使在最輝煌時代,也只拍得出《跛豪》、《雷洛傳》那類由警匪片變奏而成的傳奇電影。投資者開戲有一套準則,他們認為動作是最有保障的必殺技,所以港產片永遠都是槍戰、警匪片和拳腳武打片,文藝片被視為票房毒藥。近年被中港兩地拍到爛的葉問,也是因為有功夫元素才長拍長有,幸好甄子丹不肯拍3D葉問,梁朝偉的《一代宗師》相信可望為葉問潮寫下句號。
其實香港在四九年至八十年代這三四十年,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如果有人願意認真記錄那個時代的面貌、人情和歷史,戲劇性一定不會遜於葉問系列。四九年以後,逃避共產黨而來港的各路英雄,除了武術宗師外,更多的是經歷過民國時代、抗日戰爭,最終以香港作為落腳地的文化人和藝術家,當中包括很多享負盛名的國學大師,之前無恥謬波引述新亞書院校歌,「手空空,無一物,艱險我挺進,困乏我多情」,企圖為自己遮醜,結果被狠批為侮辱先列,不知羞恥,唯一的好處就是令非中大校友對新亞書院的歷史多了一點認識,那一代國學宗師,在艱苦的經濟環境下,承傳中華文化,令一眾子弟得以絃歌不輟,聽起來已是十分動人曲折的電影故事,也是香港本土歷史的重要一部份。
不過這類文藝片投資一點不細,除非導演隨便找條民初街來拍,否則單是重塑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面貌,已是一項大工程。芸芸導演中,竇蓉覺得只有李安有份量去拍攝這種題材,一來他有全球知名度,放諸全球的賣埠收入,搭建舊香港街景就變得非常可操控,二來他最善於駕馭文藝題材,成名前三作,都是圍繞中國人的儒家觀念,而最重要的是他心思慎密,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但又不會偏執於民族主義的觀點,應該能夠把一個醉心學問,艱苦我挺進的故事,用全球觀眾都能理解的角度呈現給世界,這種修養,港產片最叻的那幾個導演如陳可辛、徐克、許鞍華等是不可比的。
不過就算李安對這個題材感興趣,演員問題也是一大障礙,大家都知香港演員墨水都唔多滴,如果要拍錢穆那一代人的故事,就算解決到主角人選,還要有人演唐君毅、牟宗三、余英時等學者、學生。香港演員本已凋零,由已故大導李翰祥發掘的梁家輝最似讀書人,餘下其他一、二線男演員,就算梁朝偉也不像大學教授,要拍逃避共產黨的故事,又絕對不能找大陸演員,況且大陸一線男演員,年輕的如黃曉明太油頭粉面,年老的如陳道明演得太多匪劇,也無法令人信服是崢崢風骨的儒家學者吧。
另外七十年代的電影界,也有很多傳奇人物,如張徹、李翰祥、梁醒波等等。若嫌錢穆文化氣息太濃,難以駕馭,又會趕客,那麼武俠小說怪傑如古龍、梁羽生、倪匡的故事,想必容易入屋得多,但要找到一個演員能演活倪匡那一口外星話,又是另一難題。香港沒有傳奇片,除了市場導向外,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人才難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