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星際啟示錄》

《星際啟示錄》是最近話題之作,Christopher Nolan前作《潛行空間》和《黑夜之神》我都很喜歡,加上這套戲又是大片格局,自然是不容錯過。

片中涉及大量物理學、天文學理論,普通觀眾如我少不免有些地方不明白,但大致上不影響看戲的投入感和對劇情的理解。導演一向善於構建一個完全由他解釋的世界觀,例如《潛行空間》那種多層夢境,和偷偷在別人潛意識植入概念的技能,亦只存在那套電影中。欣賞《星際啟示錄》,觀眾不用當自己是霍金,為何愈接近黑洞,時間愈扭曲?為何時間可以像facebook timeline般一格格呈現於主角眼前?這些東西在科學世界的理論基礎是甚麼?橫豎不懂就別試圖駁故,一心投入導演構建的宇宙觀即可。

電影雖然歌頌人類不斷探險的精神,但調子好悲涼。主角Cooper最後被四次元生物拯救,不致成為一件太空垃圾,還與老去的女兒重逢,但殖民星豈能完全取代地球?時間在物理學上如何表達是一回事,但對有情感的人類而言,時間的價值在於與所愛的人共渡時光,一同經歷的事情。男主角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離開地球時女兒還是神童般的嬌嬌女,重逢時已是一個臨死的老婦,對身為父親的那種衝擊,稍嫌表達得未夠深刻。說起上來,導演對平行時空,時間在不同空間各有快慢這個主題,貫徹地着迷,《潛行空間》裏面的夢中夢,每一層的時間快慢亦各有不同,導演喜歡借用不用的理論,去演釋他的世界,構建一個新秩序。

地球有朝一日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連卡通片Wall-E都拍過,《星際啟示錄》那個沙塵暴舖天的世界,說不定下一個十年便會發生,但要穿越虫洞,縮短太空旅程卻談可容易,維珍銀河搞的太空旅遊,不過是上太空二十分鐘,但太空船試飛話爆就爆,人類要離開地球生存,是一個捨易取難的夢想。


人類生存的條件很複雜,冥冥中有一個叫地球的星體啱我地生存繁殖,除此以外,銀河系好像沒有其他星體有生物跡象,如果地球毁滅,要找到一個適合我們居住的星體,難過大海撈針。偏偏我們明知地球人是如此脆弱,卻一直有今生冇來世地破壞地球,而就算科學家穿過虫洞,找到一個平行時空的地球,也不會找到另一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